首页 > 新闻动态 >
学校食堂供餐是师生每日吸收营养的源泉,食物的制作对食品的影响各不相同,而多种食物要在烹调成熟后食用。由于营养素的性质不同,加热温度、时间的不同,食物营养素的损失程度也就不同。本篇满客宝就为您介绍一下各种烹调方法对食物营养素的影响。
1、煮与烧
煮与烧是以较多的汤汁为传热介质的烹调方法。汤汁中含有较多的水溶性物质,如维生素、矿物质等。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质在加热过程会发生部分水解作用,而脂肪则无显著变化。但煮沸时间的长短、煮沸前对原料的处理方法对营养素的损失也有影响。
2、蒸
蒸是以水蒸气为传热介质的烹调方法。水蒸气温度较高,穿透能力比较强,原料质地变化快,易成熟。除部分不耐热的维生素损失较大外,其他成分如水、无机盐、蛋白质等不易流失,可以保持原汁原味。
3、炖、焖、煨
炖焖煨以水为传热介质,原料提及均较大,为更好地成熟入味,火力一般都是小火或微火,烹制所需时间较长。由于温度较低,蛋白质变性温和,处于比较好消化的状态。炖可使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溶于汤汁内,使维生素部分破坏;蛋白质部分水解,水解产生的氨基酸溶于汤中而呈鲜味。结缔组织中的胶原蛋白部分水解,产生明胶溶于汤汁,使汤汁有粘性。脂肪组织中的脂肪酸与其他化学成分反应,生成多种香味物质。焖、煨两种烹调方法与炖相似。
4、涮与汆以水为传热介质,所用原料体积较小,前者加工多为薄片,后者加工成片、丝、条或丸子。汤为大火烧开,因此原料在单位时间里能获得较多的热量,成熟速度快,因而在肺水中停留时间短,水溶性营养素损失较少。
5、炸
炸时一般油温较高,油量较多,因此对原料营养素有不同程度的破坏。特别是高温焦炸会使原料水分几乎全部蒸发,蛋白质变性严重,易产生不良气味和有害物质,维生素破坏殆尽,营养价值和消化率都大大降低。烹调中多采用挂糊或上浆后再下油锅炸,这样可以在原料表面很快形成一层脆性的保护层,使原料不与热油直接接触,原料所含汁液不易外溢,水溶性维生素损失小,蛋白质变性程度正常,从而起到保护营养的作用。油炸时尽量避免油温过高,油炸时间过长,更要避免使用多次加热过的油。
6、炒、爆、熘
采用炒、爆、熘制作的菜肴,都是以热油为传热介质,除植物性原料外,一般事先进行挂糊上浆,然后用旺火热油使菜肴快速成熟。由于操作迅速,加热时间很短,水分及其他营养素不易流失,所以营养素的损失较少,还能使菜肴具有滑嫩香脆的特点。
7、煎、贴
煎、贴都是以小量油遍布锅底作为传热介质的烹调方法。一般把原料做成扁形或厚片形,凉面都要先用小火煎成金黄色。制作时火力不大,不易使表面迅速吸收从锅底传来的大量热量而使水分大量汽化。贴菜的原料大多要经过挂糊,所以营养素损失不多。
8、烤与熏
烤分两种,一种是明火,一种是暗火。明火就是烤原料,如烤鸭、烤肉、烤烧饼等。暗火就是或从火墙中直接穿过,不直接烤原料,此法又叫烘。以柴、炭、煤或煤气为燃料在明火上直接烤原料,因火力分散,烤制时间较长,使维生素A、维生素B、维生素C受到很大损失,同时还会产生致癌物质。
熏制品比较耐保藏,又具有独特的风味,比较受人们喜爱。但在熏制过程中,也存在着破坏维生素等营养素,产生致癌物质的问题。
上一篇 学校食堂如何做到食品营养素的保护
下一篇 企业食堂面点生产管理方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