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新闻动态 >
有个朋友,餐厅老板。和所有的餐厅老板/经理一样,谈起他的餐厅运营,常把“老顾客”挂在嘴上。
比如,他说:多培养一些老顾客,我这店就没问题了。
再比如,他说:出去陌生发优惠券,这会伤害老顾客。
又比如,他说:团购把老顾客带坏了,他们也使用团购了,吃掉我不少利润。
我是不认可“老顾客”概念的,而且,我旗帜鲜明地认为:老顾客根本是个伪概念。很多时候,“老顾客思维”会影响你做出正确的运营/营销决定,甚至会变成一种有害的思维模式。
首先,从来没有一个科学的量化数据界定老顾客
每周或每月去几次算老顾客?
比如,食客A先生,就像《甄�传》里甄�希望皇帝的那样,雨露均沾,后宫佳丽平均着睡。一三五去你家,二四六去隔壁,或者一三去你家,二五去隔壁,四六去隔壁的隔壁。这种情况下,你说A先生是你们哪家的老顾客啊?直观看,A先生不是每一家的老顾客,这是个浪人。但是从每一家自己的立场看,一周两三次的到位率,这简直是亲生的老顾客啊。
是时候引用一下台湾诗人郑愁予的《错误》中的两句诗了:
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
我不是归人,是个过客……
当然,你吟诵时也可以把“过客”换成“嫖客”。
千万别说上述A先生不是典型客人――他就是典型客人。现在食品选择余地大,客人无论基于尝鲜,或是主动调节食品结构,或是各类交际规格的不同需求,他都有足够条件和动力,同时保有几个目标店去恩宠。周星驰的老片子《幸运一条龙》里,吴孟达作为茶餐厅老板,熟悉一个风雨无阻,天天来用餐的老人家的菜单,娴熟接待――这是你想要的老顾客。遗憾的是这种才是非典型性客户,因其稀缺性,才具有文艺表达价值。
餐厅与顾客的关系,是动态的,不是稳定结构
我们一直在传达一种情绪,这个“资讯爆发,无限连接”时代的是重构、重组的,是急剧变化的,少了确定性,多了不确定性。而市场,它本来就是动态的。相比于大宗商品或工具性商品(比如汽车),餐饮属于高频消费项目,决策随机性很大。而“老顾客思维”属于“静态思维”,它不符合一个动态市场的决策逻辑。
“老客户思维”不利于审视/应对客户关系,容易引起情感性误导
我觉得,这个群体的准确名字叫“高频顾客”,这样的定义基础下,更利于你做动作,维护这种高频,并且深深知道,“高频”不是“全频”和“唯一选择”。既然在你家“高频”,背后的指向一定是:还有在其他家的“低频”。尽管“低频”,只要有“连接”,竞争对手就有将其发展成为“高频”的可能性。而你应该做的,无论启动价格诱因,或是各类活动,使他保持“高频”,由“高频”到持续“高频”。
另一个误导是:产生一批“老顾客”后,发生情感认同,患得患失,容易固化产品,创新上动力不足、裹足不前。
“老顾客思维”容易固化利润诉求,反而让他们被别人俘获。
经营者们的担心常常是:给了一次甜头后,他会每次都同样索取。我觉得这有点过虑了。我承认会出现这样的个别,但不会是主流。在互联网各类的“烧钱”“补贴”模式的影响下,顾客对你是有“惊喜”期待的。而且,他们都知道,惊喜是随机的――天天有,哪里还叫惊喜?
另外,我觉得,餐饮的净利率不应该是恒定的,它不该成为一个重要考核指标。
上一篇 如何成为人气餐厅
下一篇 餐厅厨师老板快来看看吧